室内效果图设计师做高保真原型时,应保真到什么程度?

本人 UX 设计出身,可能会在交互设计方面做的多一点。我自己的标准是工程师看到设计稿可以开始工作。


这个标准意味着你的界面逻辑有很多已经包含在里面了。例如,这几张焦点大图轮播的间隔是 2秒还是 3秒?这一行是不是放得下三个按钮?翻页控件在有 1 页 5 页 10 页 100 页的时候各自表现是怎么样的?

先明确目标和Context,做原型是用来做可用性测试?演示想法?和开发团队沟通? etc... 然后根据这些目的,再区分原型的保真程度:低保真、中保真、高保真...

一般来说,高保真是要尽可能接近产品的实际运行状态,当然,数据可能是死的、界面可能是不完全的,等等。还要根据需要确定是横向(多个平级页面)还是纵向(深入某个具体流程)... 但是保真度越高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设计和开发,而往往在这之后,这些设计还是需要调整的。

质量(保真程度)、时间、成本三者之间,需要找到平衡,这样才能确定要做到什么程度。

早期的快速用户测试,可以用低保真甚至纸质原型来做,而当产品的设计逐渐成熟时,则可以更加保真一些,走通关键的流程。在和开发或者其它团队沟通时,如果大家对产品的背景和整个概念已经相对比较清楚,仅仅是功能模块或者部分流程的设计,则没必要有很高的保真度,总之让大家快速理解就好。如果是全新的概念(或者在大企业里给头头们看),则可以保真度更高。当然这和各个团队的文化有关,某 PM 告诉我,他们那里都是输出高保真的全集,提交给开发团队... 至于是不是由产品设计师自己来做,还是由界面设计师配合来做,这也取决于团队实际的习惯和手里的资源。


我是国内最早一批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在知乎里有130多万人关注。知群是高端职业教育平台,学生包括国内外各大高校在校生、苹果、谷歌、微软、阿里、腾讯、字节、小米等的在职员工。现在还有各大公司P8、P9、P10的专家和高校教授在知群分享经验。

现在有免费的5天学习机会,帮助你了解阿里、腾讯的工作方法论,更好的入门或者提升。在这里了解详情和报名:

马力在知群:【免费】职业发展、互联网职业入门进阶 - 训练营

应该是你能接触到的最有干货的免费课程,机会有限。

首先假定题主所说的设计师是产品设计师,而非视觉设计师。

我认为所谓的高保真产品原型需要同时并且充分考虑:产品逻辑、信息架构、设计和交互。

  1.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最快速度勾勒出来的产品原形,工程师可以在设计师还没有全部搞定设计稿、甚至于因为一些外部不可控因素下视觉设计师没有完全介入项目前就可以开始Coding
  2. 所有关键流程,特别是界面的跳转,在原型中通过锚点和连接建立基本关联;较为复杂的产品逻辑,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麻烦配上工程师最能够理解的流程图说明
  3. 简单的交互动画在原型绘制过程中,面板空白处黄底高亮注明说明;复杂的交互实现,称得上高保真的原型需要同时配合Flash实现基本动画效果;比如 解锁动画,Paper Fold、Path2.0 Flyout Menu 类似复杂程度的效果(这点我目前做不到,但是合作过的一个交互设计师十分擅长通过Flash 或 GIF 实现复杂动画效果)
  4. 在敏捷高效的团队中,让设计师沦为美工。这句话说出来估计会被很多人领出来批斗,但是我主要想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你有想过在你的有限的职业生涯中有机会碰到一个有想法会交流,然后又跟你磨合的很好的设计师机的概率概率有多大?我承认,优秀的设计师会让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提升数个档次,但是你可能并不那么走运,遇到的也许只是一些傲娇的PS美工。所有人都希望与最优秀的人共事,但事实情况下并非如此,所以,你只能更多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让设计师最终心甘情愿沦为你的双手、你的专属美工,注意,是心甘情愿的。

下图是一个多月前我在折腾的某电影网站V1.0 HTML5版本的原型图—电影排片以及预订支付的原型。

简单点来回答的话,就是当前阶段要讨论和确定多丰富的信息,就把原型做到多么保真的程度。

但如果把这个问题展开来讨论的话,其实挺有意义的,因为这涉及到如何高效、节约资源地输出有创意的设计。

让产品原型尽可能的高保真、华丽丽、无限逼近于完整产品是每个人都要的。但同时高保真也意味着大量的资源投入。如何在设计中既实现尽可能高的保真度,同时又避免资源浪费呢?这即需要我们对高保真的意义有清醒认识,同时也需要吸取一些敏捷的思想。

1 怎么定义高保真

一个华丽丽的作品(不局限于互联网产品)不可能一下子就从脑子里创意变成现实。它会被拆分成一系列相互依存的元素,整个组装过程会先从最基本的元素开始,逐渐填充和丰富。就像房子,先有钢筋,再有水泥,再有装修;就像汽车,先有车架,再有喷漆。

高保真的高是以完整的、可为消费者服务的产品为标准的。产品的诸多元素,目标用户、用户需求场景、信息架构、布局、控件逻辑、尺寸、色调、纹理、风格等等,被填充的越丰满,对最终完整产品的“模拟”程度就越高。只要能让这个半成品看起来更像是成品,就是高保真,怎么个像法,可以有很多选择。

所以,所谓的“高”保真可以是对外观的高保真,也可以是对交互逻辑的高保真,或者对代码性能、流量消耗的高保真,等等等等。以下先以通常大家理解的视觉的高保真为例来谈。


2 高保真原型在打造产品中的作用

任何产出物都具备两种作用。一种是创意发散阶段,产出多个方向,供后面筛选;一种是交付阶段,设计方案确定了,需要交付给下一阶段。

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考虑,高保真存在的前提是其依赖的前期元素都是确定的,这样投放在后期的资源才不会因为前期根基的动摇而尽废。

在创意发散阶段,假设项目进度已经到了需要确定精确尺寸,颜色,风格等后期元素的程度,设计师就应以用户需求场景、信息架构、布局等为确定的基础约束条件进行发散,想出多种视觉设计方案填充到已有的低保真原型框架上,再按照一些客观原则进行收敛过滤,找出最合适的选项。但通常收敛这个阶段会是产品大老板来拍板,虽然这并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决策方式。

在交付阶段,设计师应该对高保真阶段选定的设计方案中的元素进行充分的描述,以便充分地传达给下游的合作者。通常这些合作者是前段重构。所以要用程序员最熟悉的语言来描述设计,比如以CSS的盒子模型的方式来标注尺寸,以网页色彩体系来标注颜色。



3 使用高保真原型的禁忌

高保真原型其实就是产品开发进行到后期的半成品。从一个脑袋里的idea到像模像样的半成品,是需要投注很多心血的。每艰难地前进一步,都是以已有的步子为前提。

  • 最大的禁忌就是老大说我只看高保真的漂漂亮亮的东西,然后指着高保真的设计说早期的哪些步子定的不对。这种决策方式是对资源极大的不尊重,一旦早期的东西被干倒,后面的功夫都白费。
  • 第二个禁忌就是各合作方没有把自己份内的构思充分夯实,就交付给下一步的合作者。夯实可以通过多从利益及决策相关人获取反馈,也可以通过自己多加发散再严格收敛,但终究要保证交付给别人的东西是经得起考验的,靠谱的,不会轻易改变的。一旦别人以你的东西为参考投入更多精力去丰富了产品,却被告知要返工,损失的资源和信任不止一点点。
  • 第三个禁忌就是在向下一步合作方交付时传达信息不充分。传达信息可以靠更恰当、充分的文字标注,也可以靠面对面的交谈探讨,甚至还可以加上重复确认。当然,这是要消耗大量精力的,但这也是成为一个负责人的雇员应有的尽责态度。


祝愿天下所有设计师的精力可以少被浪费一些。

根据开发状态,做最高保真的原型。最终期望是能达到的就是和产品实际运行时一样的状态。当然,显示数据一般来说是模拟的。制作高保真原型是一种把各种损耗降低到最小的开发方式。如果作为设计师,你的负责产品能做高保真原型,那是你的运气,好好把握吧!而且,我认为靠谱的设计师,应该想尽各种手段来实现高保真原型。尤其是互联网产品领域,做高保真原型的成本已经非常小了。

1. 高保真原型可以显著降低沟通成本。一般的团队开发,根据情况,有各种产品需求说明文档,流程图,交互文档,设计概念图,设计中间稿,完整设计图,等等等等。作为开发同学或者产品经理同学,他要看所有文档,和所有人聊天。一环扣一环的开发方式效率低,等上一个交付件修改完,下一个再更新;为了降低上一环下一环之间的交流损耗,作为负责的产品经理,为了说明一个功能,苦口婆心的挨个找人聊天,想必大家不陌生。

为何不用高保真原型呢?所有人只用看一个交付件,并且这个交付件可以反映最新的、最好的设计方案。产品的流程、逻辑、布局、视觉效果、操作状态。也许制作高保真原型需要花费多一些设计的时间,但这是完全值得的,降低的沟通损耗,带来顺畅的开发制作流程是无以复加的。如果是远程配合的团队,这个好处会加倍放大。

这里注意,我说的是所有人只用看一个交付件。不是所有人只用产出一个交付件。设计师还是可以做很多效果图,贴的满墙都是,到处展示。产品经理也可以尽可能详细的列出流程图,和人讨论逻辑。但最终,请一起制作高保真原型,作为最终确定方案输出。

2.高保真原型会最大的降低制作成本。没有人可以事先想到所有问题,好的设计是不断尝试出来的。高保真原型可以在只投入少数开发力量的同时,就进行各种测试。很多问题,要投入使用场景才能发现。高保真原型可以帮助开发者模拟大多数使用场景。如果等所有人努力都结束才看到成果,这真的太可怕了。尽早对自己产品进行验证,这个是敏捷开发的原则。产品的开发要分为一个迭代一个迭代的短期开发,以一个一个小成果来持续验证产品,就是为了避免风险,然后持续改进。而高保真原型,可以作为所有迭代之前的迭代0开始进行——如果原型都不靠谱,还期待后面的开发会产生什么化学反映吗?

可以快速失败的开发方式是最好的开发方式。高保真原型可以对大家的时间成本都负责。

汽车行业在制作一辆车之前,都会用油泥(谢谢评论中杨智同学提醒)做一个和真车一样大的模型,尽量还原真车的设计(包括颜色,外漆等)。虽然不能驾驶,但是其实样子是大多数购车者最在意的因素。模型还原外形设计以后,甚至可以停在4S店里展示,问问顾客购买意见。听说这个模型很贵,但是和整个生产线的投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听过最有意思的原型测试,应该是IBM在70年代末的IBM声控电脑测试。IBM想开发一种可以用自然语言操作的电脑,于是交互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高保真原型测试方法:请一个用户面对一台电脑(显示器),用话筒操作。在另一个房间里,有一位电脑操作员,听着用户的指令,来操作电脑。用户完全不知情,以为电脑确实具有识别自然语言的功能。测试非常成功。

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能作出自然语言控制的电脑……

曾经我作为设计师参与产品开发时,为了尽早测试自己的iOS App,把Keynote改成960*640分辨率,利用动画和跳转,做好产品大部分流程,在手机上打开,可以进行大部分操作。现在大家都用上Axure了。

目前我做从事的游戏行业,还十分难进行核心玩法的测试。只有在迭代中产出开发版本后测试。电影行业也是一样(美剧中有预拍片的做法)。Mobile App和网页服务,都可以比较容易的在设计阶段进行原型测试。抓紧吧各位设计师们。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24-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木可室内设计 滇ICP备2022007236号-435 联系QQ:110306080网站地图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